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說真的 我感覺不出來 北部粽 除了料多 可能不一樣之外 ,跟小學生 帶的便當 有甚麼不一樣!

端午, 並不是因為那個重度憂鬱症患者,試過各種自殺方式, 最後使用投河自殺成功 ,才有端午!
平平是死,鄭南榕 ,抵抗壓迫 ,不服從惡法, 而選擇死 , 而爭取到 言論自由.
請問: 屈原 告訴了你甚麼? 憂讒畏譏? 忠君愛國? 是饞 是譏 此人都忍受不住, 如果讓其掌權, 肯定此人就要限制言論自由...
記念 這個重度憂鬱症患者,目的何在?
根據資料 端午 原來與夏至 相關 農曆五月 通常為夏至 日最長 夜最短 但因為歷代 執政者 為了遷就 屈原 而特別改的...夏至 以天乾地支 紀歷之月 稱之午月 ,午月午日....這是個惡月惡日...古代帝王殺人 推出午門 午時三刻 問斬 可以說明 這個午月午日 代表之意
端午節午時立蛋 ,根本是無稽之談,他們說因為端午節這天 剛好地球與太陽位置 適中 引力 平衡
台灣一群白丁 ,不念科學 ,不念哲學, 只知道盲從!
端午節 農曆五月五日, 每年的端午節 在陽曆, 都不在同一天, 要好久 才可能重覆 同一天吧!
太陽與地球相對空間關係 跟陽曆 相關...你端午立蛋個屁啊!



相信我! 齏粽 是起源於客家人的東西, 會加上硼砂的原因, 最主要理由 還是防腐 ,起初並非要甚麼口感...因為 是用來祭祀 , 端午 期間很熱 ,一般粽子 肯定等拜完 ,就出問題了, 用現在術語 稱之修飾澱粉...
鹼粽 有人稱之 Gi Zan ( 枝粽) 但應該很少知道 其為"齏粽" 而不是枝粽
齏粉的齏.
根據我所知,早期 製做鹼粽 .加入一些齏粉 .就是 鹼性添加料 故名之(我去google 後 發現 好像是硼砂 之類 粉末)
至少 我小時候 老一輩的人 製作 這粽子時 我聽過他們說到要加入齏粉.
客語: 齏粉 就是粉末, 例如 醃製黃蘿蔔 ,用黃齏粉 等等 .我小時候常聽到 老一輩說的. 現在 應該很少人 ,真正 知道"齏粉"了...三國演義 曹操 有提過 ...齏臼與齏粉
1.孔明曰:“吾視曹操百萬之眾,如群蟻耳!但我一舉手,則皆為齏粉矣!”
2.昏曰:「臣有一計,令王濬之舟,皆為齏粉矣。」
3.苗欲走,四面圍定,砍為齏粉。
4.曹操失利于赤壁,志豈須臾忘報仇哉?今足下興兵遠征,倘操乘虛而至,江南齏粉矣!

所以我說 我讀一些書. 只要用客語 去唸 就懂, 實在搞不懂. 為甚麼 我看起來非常白話的書 .卻被人稱作文言文???
 
拜公嫲才用齏粽,肉粽才是活人吃的 這句話 有誤! 古早人 拜拜的食物 ,都是拜完 後 ,活人再吃掉的... 拜拜或平常所吃食物 ,,無分陰陽 , 事祖先, 如活人, 這是 祭祖 之思維.....
拜祖先 少用一般肉粽 完全只是因為 一般肉粽 不耐 熱天 易酸敗壞掉


粄粽 與齏粽 是不同的
用米磨成液態半糊狀製作的 米食 客語統一 稱之 粄 .... 例如 粄條 菜粄( 客家菜包) 龜粄....粿是河洛語系 稱呼 ...粿粽 我小時候 稱之粄粽 粄 不加 硼砂的 而且 不是磨成粉 不 是齏粉 你如果實際參與過 石磨 作業 就會清楚 齏臼 與石磨 不同 ,石磨 邊加水 邊磨 產出是液態半糊狀 齏臼磨成 齏粉是乾粉狀 ....
PS:後來人 因石磨 使用麻煩 往往直接 使用米磨成的細粉 在家裏 加水煮成糊狀.

南部粽與北部粽 最大不同地方, 南部粽 是用生糯米+豬肉( 肥一些更好) + 其他料 用竹葉 裹了, 直接用蒸的.... 那竹葉的香味加上 米香 加上料香 ,才是真正粽子味道...無竹令人俗 ,無肉令人瘦 ,不是只有東坡肉 才有竹又有肉...
北部粽 吃起來, 如果不是料 多了幾樣不同, 例如蛋黃 或海鮮 ,吃起來 都只像是油飯而已....
市售現成的粽子 少了過去用大灶 蒸粽子 蒸出來的味道... 吃起來是真的不一樣的感覺....

北部粽 米先炒成油飯 放瘦肉,蛋黃,蚵乾,栗子,干貝,蝦米,芋頭,香菇!當然不能煮太久, 要不然 豬肉味道 蛋黃味道 蚵乾,栗子,干貝,蝦米,芋頭,香菇 所有味道, 通通混成一起, 這只是大雜菜 ...就像 小時候 辦桌 ,吃完後 辦桌師父 總會把所有剩菜, 用大鍋 ,加上酸菜 ,煮成 雜菜一樣... 北部粽 的竹葉, 充其量 只是如小學生的便當盒功能一般... 這學生, 今天帶了油飯 與各種配菜 ,到學校後 蒸了便當....
說真的 我感覺不出來 北部粽 除了料多 可能不一樣之外 ,跟小學生 帶的便當 有甚麼不一樣!
之所以 花這麼多時間 講粽子! 只因為 做為 飲食文化討論 ,其實值得研究, 每樣食物之特色 ,台灣不要只剩下 大賣場裏的 超商裏的粽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